長沙晚報掌上長沙3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鄔偉 陳煥明)從2018年4月17日開工到7月12日投產,望城經開區偉創力項目一期工廠僅用了86天,創造了令人咋舌的“望城速度”。
在這里,每隔22秒,便有一臺華為手機下線;每一天,便有6萬多臺手機整裝入庫,再銷往世界各地。
從一期工廠往西約5公里,是偉創力二期建設現場,一座面積26萬平方米的“超級廠房”正在進行掃尾施工。這座按工業4.0標準建造的智慧工廠,下月底就將交付使用。
偉創力長沙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的熱度持續在升溫。它不僅刷新了長沙項目建設的速度,還將創造“一個項目撐起一條產業鏈”的新奇跡——

曾經,長沙在電子信息智能終端制造領域屬于空白。如今,得益于這一項目,華為已決定將長沙作為其第二制造中心。未來,這里每年將有1.5億臺智能終端實現“長沙造”,一大批華為配套企業將在這個“產業洼地”聚集,預計年產值超千億元……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在全球化競爭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長沙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以國際視野、世界標準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年”“營商環境優化年”,打造未來經濟脊梁。
偉創力項目的奇跡,正是長沙市委市政府精準謀劃智能終端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引進新龍頭
一個項目帶來偉創力與華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
謀求高質量的發展,離不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撐。
在偉創力項目引進之前,長沙正積極謀求產業格局從傳統工程機械“一家獨大”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多點開花”的轉型突破,加快培育新動能。
長沙電子信息產業雖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在芯片、玻璃蓋板及觸控面板等領域聚集了藍思科技、長城信息等一批重點企業,但在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交匯點的智能終端制造領域卻一直屬于空白,尤其是缺乏帶動力、引領力、輻射力強的智能終端龍頭企業。
長沙對此一直孜孜以求。
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偉創力進入了望城經開區招商人員的視野。
“當時除了公司名字,其他信息一無所知。”望城經開區招商合作局局長謝鴻超坦言,帶著不放過任何一次招商機會的本能,他們毅然踏上了偉創力項目招商之路。
對接偉創力的過程頗多艱辛曲折。尤其是2017年5月份,在項目洽談取得突破之時,遇上了偉創力人事調整,合作事宜一度擱置。偉創力招商團隊一個月內往返珠海4次,駐點招商人員租住在偉創力珠海工業園旁邊長達一個月。
與此同時,偉創力項目從一開始就得到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
為盡快促成項目落戶,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3個月內兩次會見時任偉創力首席執行官邁克爾·邁克納曼一行。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衡華,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胡忠雄親自跟進,多次帶隊赴偉創力考察磋商,多次會見公司高層。
謝鴻超清楚地記得,2017年10月4日,他接到了偉創力亞太區政府事務部副總裁來棟文的電話,告知偉創力高層要來望城考察。這時,他心里懸著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2018年1月29日,歷時3年,世界500強企業偉創力長沙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最終簽約落地。
隨之而來的,是另一家世界500強企業華為。
“長沙的營商環境優良,創新氛圍活躍,有利于打造更加智能與互聯的未來。”在項目簽約儀式上,邁克爾·邁克納曼對長沙的發展理念和服務環境給予了高度評價。
建設新速度
偉創力全球基建負責人稱贊:這是了不起的中國速度!
項目簽約后,為了滿足偉創力以最快速度投產達效的愿望,望城經開區創新思路,采用“以購代建”的方式,擬將一棟閑置的廢棄廠房加固改造成偉創力一期廠房。“這是園區‘騰籠換鳥’,淘汰落后產能,盤活閑置資產的重大舉措。”望城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肖逸說。
“4.3萬平方米的5層廠房,從加固到機電安裝,其工程量絲毫不亞于新建一棟廠房。”偉創力一期項目建設負責人夏志剛說,當時要求必須在2018年6月30日前交付廠方,所有人都感覺這是在挑戰“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要創造驚人的速度,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4.3萬平方米的廠房內,不分晝夜施工,最高峰時2000人、100多臺大型機械設備同時施工作業。無論施工多忙,指揮部每晚7時都會雷打不動地召開例會,梳理白天發現的問題并現場協商解決。
2018年4月17日,偉創力項目一期工程正式開工;
2018年6月26日,僅用70天,施工人員將改造一新的廠房交到偉創力項目負責人手上;
2018年7月12日,僅用16天,完成設備安裝和調試,首臺“長沙造”華為手機下線。
這意味著,項目從開工到第一臺手機下線,僅用了86天,不僅創造了“當年簽約、當年動工、當年投產”的“望城速度”,也創造了偉創力全球新建生產基地最快投產速度。
同樣的“望城速度”在偉創力項目二期得以延續。一走進中建五局偉創力二期項目經理皮遠明的辦公室,一幅巨大的施工橫道圖尤為醒目,上面密密麻麻標記著項目大小100多個節點,幾乎每3天就有一個節點要完成。不遠處的工地上,3000多名工人正24小時不間斷作業,全力沖刺4月30日交付使用的目標。
“我們要建世界一流的工廠。”偉創力長沙項目工程總監劉勇告訴記者,二期主廠房是按照德國工業4.0標準打造的智慧工廠,集成18個智能系統,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
偉創力項目啟動后,胡衡華每月都要聽取望城經開區的推進情況匯報。2018年5月31日,他在望城經開區呈報的《關于偉創力項目5月份工作推進情況的報告》上批示:為“每晚7點碰頭,解決當天問題”叫好、點贊。
今年1月26日,在湖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許達哲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為“望城速度”點贊。
偉創力全球基建負責人馬里奧去年考察項目后則驚嘆,同樣的項目在美國需要兩三年,而在長沙只用了不到1年,“這是了不起的中國速度!”
服務新機制
保姆式服務為企業解用工難題 春節后穩崗率90%以上
在偉創力一期車間內,一條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在崗生產人員超5000人。
招工用工,一直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難點和痛點。望城經開區專門成立了勞動服務中心,想方設法幫助企業招聘員工,通過“區內+駐點+校企+設點”四位一體的招聘模式,形成“立足區內、放眼全省”的勞務用工模式。
時間拉回至去年7月。為了確保偉創力長沙公司按計劃投產,望城經開區提前派出12支招聘隊伍,奔赴溆浦、龍山、湘陰、平江、安化等12個縣(市),設立駐點招聘組。擔任益陽招聘組組長的張玲英回憶說,當時他們小組4個人,半個月時間跑遍了益陽40多個鄉鎮,最多時一天開了4場招聘宣講會,最終招聘到崗551人。
招來的人員如何留得下、穩得住?這又是一場考驗。望城經開區社會事務局副局長王勇軍介紹,園區積極探索建立企業用工長效機制,一方面,安排專人深入偉創力車間,與一線員工同吃同住兩個多月,在食堂、住宿、空調、Wi-Fi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改進意見;另一方面,支持企業推出“穩崗十八條”等人文關懷措施,包括專門開通8趟園區穿梭巴士和2趟周末市內直達巴士,全方位提供后勤保障。
“春節期間,我們對留廠員工出臺激勵政策,對回家過年的員工統一安排了50輛大巴接送。”偉創力長沙工廠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工廠過年后的穩崗率在90%以上,這在偉創力國內所有生產基地中是最高的。
“為了加快審批,園區采取‘先建后驗’的方式,主動解決了項目消防、配電和設計變更等諸多問題,還協助我們積極對接海關、機場等部門,打通了鋰電池手機通過客機腹艙運輸的渠道。”劉勇說,這種工作作風更加增強了企業在望城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我們積極發揚‘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的店小二精神,為項目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務,來破解企業在生產、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望城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周剴說,眼下園區已開始為二期項目用工問題未雨綢繆了。
產業新高度
千億級智能終端產業集群在長沙加速崛起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增長點,一個產業就是一個增長極。
長沙之所以如此重視偉創力項目,除了項目本身具有極強龍頭集聚效應,還希望通過偉創力項目能吸引其背后的戰略合作伙伴——華為落戶長沙,搶占新興產業發展制高點。
華為與偉創力的合作由來已久,目前雙方已在全球設立多個智能終端產品生產基地。“偉創力是華為公司卓越的合作伙伴,我們積極支持偉創力在長沙建立智能制造產業園。”華為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8年9月6日,華為公司董事、首席供應官姚福海考察望城經開區,表示將把長沙望城作為華為的第二制造中心,規劃布局1.5億臺智能終端的產能,并將華為HUB倉落戶望城經開區,打造1小時物料配送生態供應圈。
據了解,目前長沙已就HUB倉建設與華為基本達成一致,即將正式簽約。
以商招商,偉創力長沙項目的“朋友圈”正在不斷壯大。截至目前,望城經開區已引進德賽電池等6個華為一級供應商項目,正在密切跟進的項目超過30個。
圍繞偉創力項目,望城經開區正在規劃一個5.28平方公里的智能終端產業園,引進產業鏈核心模組企業入駐,同時整合園區標準廠房,承接產業鏈電子元器件、包配件、注塑、模具等企業入駐。
“我們緊緊圍繞‘建設世界級工廠,打造千億級產業’的目標,舉全園之力、集全員之策推動偉創力長沙項目建設,努力為長沙智能制造產業打造一張新名片。”周剴說,今年園區計劃引進30家以上的配套供應企業,而將來的目標是100家以上。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多方合力搭建的大舞臺正在形成,一個千億級的智能終端產業鏈生態圈正在中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