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國企、外企聚集,高校和科研院所林立的上海,其科研實力足以令人歆羨,新興產業發展動力也足夠旺盛。但是,在研究成果和產業產品之間卻隔著一道道屏障。布局建設一批以研發與轉化為核心的功能型平臺,打通科研與產業之間的天塹,讓其成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四梁八柱”,撐起上海科技創新一片天。
自去年2月上海市正式實施《推進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來,上海市首批18個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建設進入了快車道。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機器人產業上下游企業分別在平臺上獲益,平臺公共服務和技術創新能力逐步提升,行業和國際影響力正在形成。
為抗腫瘤新藥研發節省上億元
“如果沒有張江的凍干粉針劑GMP(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生產線,GR007不可能這么快進入臨床試驗。它還為我們節省了上億元資金。”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韓偉說。韓偉團隊租用的是制劑GMP生產線,為GR007臨床試驗提供樣品。GR007的中文名為“注射用重組人白介素—1受體拮抗劑”,是一種正常細胞的保護劑,能預防、減輕腫瘤化療產生的毒副作用。據韓偉介紹,這是全球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的化療正常細胞保護劑,申請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已獲批,并在中、美、歐三大主要市場獲得授權。
為了把這種廣譜性抗腫瘤化療保護劑推向臨床,必須通過GMP生產線生產臨床樣品。如果自建生產線,需要花費上億元以及兩年左右時間,這對新藥研發機構來說,代價太大。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生物醫藥功能型平臺,只需支付數十萬元成本費,就能進行樣品生產。
生物醫藥功能型平臺圍繞新藥研發過程中的藥物發現、藥物開發、產業化、市場化主要環節為生物醫藥創新企業提供“一站式”新藥研發新技術評價體系、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成果評估和轉化等專業服務。該平臺作為國內首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產業鏈創新服務平臺,具有開放性、專業化、市場化的競爭優勢,大大促進了產業跨越式發展。
培育智能制造的“五朵金花”
在遠離繁華喧鬧市中心的臨港,上海智能制造平臺的汽車動力總成關鍵零件智能制造集成驗證線現場,科研人員借助國產化數控系統的加工數據對設備進行調試;在生產線的一端,智能視覺機器人正將缸蓋搬運到傳送帶上。由汽車企業提供零件毛坯和工藝要求,國內外制造裝備企業提供軟硬件產品,上海交大組織關鍵技術攻關,一條技術集成驗證線串聯起汽車用戶、制造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等產學研的諸多環節。
“要解決汽車動力‘心臟’卡脖子難題,只做研究,沒有自己的工藝裝備是不行的。有了國產化的機床、裝備、刀具等硬件,數據才能聯通,才能談智能制造。”上海交大大型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金隼向記者展示著集成驗證線上的導軌、轉臺、絲桿、電主軸、刀具、數控系統等國產化設備。
從科研成果到產品,實現從1到10的跨越,是個“死亡之谷”。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型平臺規劃了“兩條線”在“死亡之谷”上架起了橋梁。其中的一條就是汽車動力總成智能制造集成驗證線,為企業提供測試驗證產品生產質量及可靠性。
上海智能制造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共性技術研發及應用、系統方案測試、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服務,連接高校科研機構技術研發與上海臨港智能制造產業應用,打通知識—技術—產業之間的障礙與鏈路,帶動上海的高端裝備產業發展。
3年來,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平臺在汽車動力總成高端智能制造、航空發動機測試驗證、燃料電池、輕合金材料、核電測試裝備方面培育出了智能制造的“五朵金花”。此外,這5朵碩大“金花”的周圍,產業鏈條上10家混合所有制公司成長的“小花”正在破繭而出。
打通機器人技術轉化之路
“以前在高校,和市場接觸的機會不多,雖然研制出三代助行康復機器人的樣機,但總覺得離產業化還有一點距離。”2018年初,上海大學郭帥教授把團隊研發的助行康復機器“iReGo”帶到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讓可靠性團隊的研發人員“把脈”,結果發現了不少問題。
可靠性是制約國產機器人產業化的瓶頸,智能化是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驅動力。國內機器人企業多是起步不久的創新型企業,最需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新技術新產品急于投放市場,根本顧不上投資巨大的可靠性研究。而缺乏了可靠性,則讓機器人技術“雷聲大、雨點小”,產品在市場走不遠。
2017年12月,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由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大學、普陀區政府聯合出資成立。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聚焦機器人的可靠性、智能化共性技術,為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機器人開發提供技術支撐,推動在實驗室里能干又聰明的機器人,盡快走進尋常百姓家。
目前,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已與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多所高校建立聯系。該研究院正是上海市首批18個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之一。“作為新型研發機構,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已成為上海科技體制創新的試驗田。它們的功能定位包括三方面支撐,即支撐產業鏈創新、支撐重大產品研發轉化、支撐創新創業。”上海市科委基地建設與管理處負責人總結說。(記者 王春)